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592|回复: 2

上帝死了,尼采疯了,希特勒来了——读彼斯得的《尼采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 20: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读完美国著名作家H.F.彼得斯纂写的《尼采兄妹:一个德国悲剧》,感触颇深。正如作者自己介绍说,《权力意志》,《看哪这人》等作品出自一个精神行将崩溃的、徘徊在疯癫边缘颤抖的人之手,它把光亮投入了崩溃的灵魂的漫漫长夜。虽说他原想用此文阐述他的学说,其实《看哪这人》是他疯癫症状的反映。它以闪烁着疯癫的语言,把自己描述为爱开玩笑的预言家查拉图斯特拉,这个形象与其说是圣徒,倒不如说是个丑角,他告诫自己的弟子不要受他的欺骗。“我独自走了,我的弟子们!你们也离去罢,而且独自离去!这是我之所欲。真的,我劝你们,离开我,你们要防范查拉图斯特拉!更确切地说:你们要为他而感到羞耻。”
    
  尼采作品的名扬于世,可以说是与他的的亲妹妹伊丽莎白分不开的。伊丽莎白的丈夫,也就是说尼采的妹夫,是一个臭名昭著的反犹主义者,名叫贝尔哈特·福斯特,曾经试图在原始森林中共同创建一块德国殖民区——一个远离犹太人的纯而又纯的日尔曼民族的政治共同体——然而失败了。1889年春,面临破产的福斯特一命呜呼。她救出了自己不幸的殖民企业的剩余财产,让去了巴拉圭的德国殖民者听任命运的安排,她却重返德。“贪得无厌、惟利是图是一切资产阶级的本性”(马克思语),伊丽莎白也不例外。她开始着手收罗那些多年未曾有人读过的、未曾售出的存放在出版商储藏室中的尼采著作,而且日甚一日。伊丽莎白立刻找到了迫使其母交出掌管其兄的遗稿的权利的机会,接着就掌管了其兄事业的行政大权,干练而无所顾忌,以致在短短的几年之内,她就以此赚了一大笔钱。作为尼采崇拜活动中的最高教士,尼采之妹——伊丽莎白•尼采在从俾斯麦到希特勒的德国文化和政治生活中扮演了主要角色。瑞典学院的德国知名学者一连三次提名由她领取诺贝尔文学奖。当她接近90岁高龄去世时,德国报界称她为“欧罗巴的第一女性”。希特勒亲自参加了她的葬礼,并在棺前献上了一顶桂冠以示哀悼。
    
  时光进入了二十一世纪,我们中华民族也在进行着史无前例的民主法治的现代国家的建设。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使各种各样的现代主义的后现代主义的观念传入中国。或许是因为尼采的文章富有文采和想象力,或许是因为尼采的思想是如此真实地反映了这个弱肉强食的资本主义世界,或许是因为人类的天生的对强者崇拜的情结,国内的一些读者令人惊讶地顶礼膜拜着这个德国历史上可怕的疯子思想家,到处宣扬着尼采的反道德的“重估一切价值”的主张和“超人“的权力意志主义。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尼采思想的本质进行一番深刻的剖析和批判,来为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立和未来“自由人的联合体”的到来提供坚实的民情基础。
    
  一
    
  政治思想家的理论必须是成系统的,不能不自圆其说.先生提到了尼采,对于尼采有两点评价。比照他的观点,在看完国内有关尼采的一些评注和尼采本人的一些作品后,渐渐地,我形成了以下的判断:
    
  任何一个思想者的思想都是要付诸实践的。常识告诉我们,人类是在思维观念的指导下采取自己的行动的。尼采的政治思想最终被法西斯利用,成为极权主义的理论工具。假如我们认为尼采只是一个思想家而非现实政策的建议者,那他就应该把自己的成就尘封在日记里。可是,尼采的作品最终没有被尘封,而是像一个魔鬼的幽魂,在欧洲游荡,改革开放后在中国大地上安家了。很多现代的后现代的学者把尼采这样的伟大的思想家从坟墓里召唤了出来。唯一不足的,那些从坟墓里爬出来的是浑身腐臭的尸骸。当然,学者们说了:这叫真实,至少尼采真实地反映当时了德国民族的需要和西方自由制度的危机。全然不顾尼采到底要宣扬是种什么样的价值观,全然不顾中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先进文化的熏陶。其实,即使尼采的书稿是被他妹妹肆意出版,最终被黑恶势力歪曲利用,终究表明了尼采哲学体系的不完整和自身的悖论.就像波普尔在《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中把柏拉图纳入封闭社会的建议者一样,尼采也是.对于赋有道德义务的思想家而言,他绝对不能仅仅因为他的主观愿望是良好的——况且主观愿望是好的这个外界也实在很难考证——而无所顾忌的说话,否则我们便无从在纷繁复杂的政治学说史中评价一个思想家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尼采的思想最终只是一个思维片段。我不认为像他这样不停否定着自己据说是有反省意识的思想者的思想有如何高明。尼采只能说是一个思考者而不能说是一个理论的建设者。况且,尼采的精英的权力意志理论忘记一个简单的良知:人的自由是天赋的。可惜尼采无视他人的尊严,自我标榜。这样的一个所谓思考者,有何伟大?所以,鲁迅先生在经典的《拿来主义》中说:“尼采自诩为太阳,可是他疯了。”他的疯死,在于他的思考虽然是解放的,但相对他人,他的内心世界却是封闭着的——这是任何一个独裁者必有的心理状态。倘若历史可以假设,尼采成为一个柏拉图说所的治国者,对于社会的危害,对于正义与人类心灵的亵渎,恐怕不会亚于希特勒。所以,彼斯得在他的书的序言中开篇即说:“尼采开启了一个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的释放破坏之力的潘多拉之盒。”
    
  二
    
  有朋友经常这么说:“正如尼采所言:即使我错了,我也走在他们的头顶上面。不是吗?伟人的错误也是伟大的错误。天才的重要特征是不可重复。尼采,无论你如何去评价,都是无人可以替代的。无人能够理解,无人能够欣赏,只因为他是天才,而绝大多数人,不是!” 关于这点,彼斯得在序言中说:“尼采的用语,如超人、主人种族、要强硬、生命冒险,通宵达旦叫个不停,成了人们的口头禅,也时常挂在政客们的嘴边。权力意志的表达方式令因安宁而感到厌倦的世界激动不已;小商贩和大商人受到蔑视,斗土和英雄受到赞扬。”尼采的逻辑和为尼采辩护的逻辑其实就是极端主义的思维,极权主义的思维. 他们的思维是这样的——我是精英,我比你智慧,我比你更有能力执政;而因为我比你更有智慧,更有能力执政,所以我就比你更能代表你自己的利益,于是,你就必须接受我的领导,哪怕是独裁,哪怕是暴虐的统治;而让你们这些愚昧的,只有感性没有理性的人来执政,只能导致狼与狼之间的战争,只能导致无政府状态.而尼采的这个超人观念,却似乎是冥冥之中某一个先验的东西给他的。只是这个先验不是上帝,因为被犹太人意识给毒害的欧洲人心目中的上帝已经死了;至于这个先验到底是何方神圣,这个疯子思想家没有给出来。但至少,超人们是这个先验的化身,他智慧富有战斗精神,是渺小人类的救世主。尼采用一个坏而危险的世俗的无限权威的精神鼓惑在西方世界代替了“只有上帝可以拥有无限权威而不致造成危险”这样的当今人类平等民主的民情基础(见Tocqueville,Alexis de 论美国的民主》,商务印书馆)。两次世界大战德国士兵经常在战壕里捧读的“圣经”就是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法西斯的元凶希特勒与墨索里尼公开声称是尼采的信徒,希特勒朝拜尼采的妹妹——伊丽莎白·尼采,两次朝拜尼采档案馆并亲自从私囊里拿钱向尼采档案馆捐款;墨索里尼致信给尼采的妹妹称:“尼采是他最喜爱和最崇拜的哲学家”,并为尼采档案馆捐款。1945年苏联红军占领魏玛,查封了尼采档案馆,宣布尼采的思想是“法西斯学说”。历史对于不负责任的思想家进行了庄严的宣判。
    
  还有朋友这样为尼采这个疯子辩护道:“柏拉图开创了西方哲学史,他的理想国结构上是一山形,顶点是理想国。这是西方哲学的一个顶峰。尼采的哲学反其道而行之,从山顶走下,形成另一个山顶。尼采试图为西方哲学寻找另一条出路。事实证明他的这一山顶还是很有价值的。”这个评价似乎很有些道理。波普尔说西方后世两千年的政治思想无非是柏拉图的注脚,后世不过是柏拉图主义的,或者是反柏拉图的;总之,没有非柏拉图的。只是,想想,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开辟了西方理性主义的时代,西方就是在希腊文明和希伯来文明的交替中作用成长出来的。而尼采一边打倒理性的力量,宣称上帝死了,代之以的是什么呢?他自己一个人的理性和信仰,这就是超人的理性和信仰。尼采最恨卢梭的浪漫主义,但“他的很多的见解有许多倒是从浪漫主义者来的;他的见解和拜伦的见解一样,是一种贵族无政府主义的见解。”(罗素:《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柏拉图、卢梭和尼采三者都被波普尔理解成是封闭社会的建议者,但柏拉图尼采二人与尼采实质上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从本质上说,尼采并没有为他的国家进行任何形式的建构,完成这个任务的是他的信徒戈培尔和希特勒。美国政治学者萨拜因在《政治学说史》最后一章的对极权主义,法西斯主义的评价说,其实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因素,那就是声称自己掌握人类历史的客观规律,而且是唯一的真理掌握者——于是,就在国家层次上抛弃了民主妥协的制度安排。可以说,尼采并没有提出什么新的观点,这个观点在很古老的时候就出现过,人类史上有多少人曾经打着某个神灵的旗号对他的同类进行这样那样的奴役呢?如残酷的太阳王路易十四,暴虐的夏朝末代王颉,尼采只是继承了他们的政治思想,最多只是从中抽掉了对天道的信仰,成为连神灵都要讨厌的世俗的独夫民贼而已。于是,我们说尼采的政治哲学客观上为法西斯的后世存在进行了合法性论证。哪怕是当他竭力想把他的主张局限于人的认识领域。
    ??
  三
    
  在写下第三点评论之前,我先声明,我决然没有任何限制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的意思。我的意思是,任何一个思想家必须在自己思想的价值取向上有一个基本的符合某种规则的底线。这个准则从来不是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而是深藏于作者的内心世界之中的。这个规则可以是某种形式的正义,可以是古罗马西塞罗所论证的自然法,可以是神学家阿奎那所说的上帝理性,也可以是其他种种的标准。马克思所说的实践标准,或者说是伯克所说的偏见、人类历史中形成的智慧则是评价一个思想家的思想的最重要的标准。我主张对政治思想的事实评判应该是经验的,而在理论本身则应该是逻辑的。单从这两个层次上说,尼采这个只在人类意识领域存在的不停否定自己的观点,到头来只剩下一个在人间从未拯救过人类却给世界差点带来了灭绝之罪恶的超人主张有着一种非常明显而可怕的缺陷。
    ??
  民主、自由等从来都不是无限的,都有着某种形式的规则。人类只要有行动,就必然有行动的规范.这时,一个有责任的思想家应该扪心自问:是不是说芸芸终生给了我们宽容与爱、自由的空间,我们就可以用言论自由来颠覆?这是思想家必须谨记 在心的---就像《尼采兄妹》里指出的一样:他的那个含辛茹苦养育了她的信奉上帝的母亲给了他最伟大的宽怀和照顾,尼采却以一种最可怕的鼓惑颠覆她母亲的信仰。虽然我们都不得不基于世界的正义与人类的良知承认,其实我们不应该限制言论自由,而且我们确实没有这样的社会机制来评价一个思想主体的道德状况和真实想法.正如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一条就是国会不许通过剥夺公民言论自由的法案;密尔也一再强调言论自由的本质在于自由本身其实就是一种快乐的功利,自由本来就是人的生存目的,言论自由还是一个国家保持创造力生命力的基本动力源.所以我强调这只是作家言论自由的道德底线;这样的道德底线不应该存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只能存在于作家的内心世界之中---否则,我们可以说是政治化的学术、政治化的市民社会,个人自由被国家权力压缩到很小的地步甚至不再存在--那是极权主义,而这样的罪恶制度是尼采的崇拜者们竭力想建立的.但言论自由在法律政治上的不可剥夺性并不能改变它的道义责任上的适当限制性.这样的自由悖论和民主的悖论,是不是我们伟大的开放社会的一个深层次的悲凉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 20: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zt
1)尼采哲学的核心是“酒神精神”,即强调生命本能和生命力的张扬,因而对西方长达千年的理性主义传统起到颠覆作用,这是许多现代西方思想家受其影响的根本原因。
  
  2)在上述意义上,尼采所谓的“反道德”有其特定含义,即以基督教为代表的“博爱”。在尼采看来,基督教的“博爱”是一种不加区别的“滥爱”(别人打你的左脸,你把右脸也伸过去让他打),包括爱那些不值得爱的人。当然,对此可以商榷,不过不能否认他有他的道理。
  
  3)尼采的“超人”观是从形而上的道德意义上提出来的,并非是鼓吹社会等级制度。“超人”即超越平庸凡俗的市民道德,做自己命运的主人。在他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他也嘲弄了历史上一切国王和贵族。
  
  4)尼采生时正是德国日益军国主义化的时期,而尼采却对德国进行了最猛烈的攻击,是典型的“德奸”。希特勒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基础是民族主义,而民族主义跟尼采是绝对无缘的。
  
  5)尼采确有不少时候语无伦次,自相矛盾,但更重要的是他思想中的闪光点,天才往往穿着烂褛的衣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5 21: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长好长好长啊!
我知道里面有黄金万两,可是就是钻进去看看,唉,恼人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第三故乡 ( 沪ICP备2020027994 )

GMT+8, 2024-6-2 09:33 , Processed in 0.17460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